首页/ 政府信息公开 /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/ 统计信息 / 正文

1-8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

今年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“六保”工作,全市经济保持平稳恢复态势。从1-8月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:规上工业小幅回落、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、消费市场小幅回暖、市场物价温和上涨、金融财政增势良好,全社会用电量平稳增长。

一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

(一)工业承压前行。规上工业总产值1768.43亿元,同比(下同)增长34.4%,较1-7月回落3.4个百分点;增加值增长4.0%,回落1.0个百分点,其中能源工业增长3.4%、非能工业增长7.9%。从主要产品产量看,生产原煤3429.98万吨,增长10.0%;生产原油980.64万吨,下降0.9%,其中长庆油田下降5.3%,延长油田增长1.9%;加工原油643.38万吨,增长1.9%;生产天然气56.23亿立方米,增长2.3%;生产LNG110.54万吨,增长5.3%;发电69.76亿千瓦时,下降3.5%;生产卷烟22.15万箱,下降7.0%。

(二)投资降幅收窄。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.7%,降幅较1-7月收窄0.3个百分点。三次产业“两增一降”。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.3%,回落1.9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.6%,回落0.1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2.8%,收窄1.1个百分点。从投资占比看,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“三二一”转变为“二三一”,分别占比48.6%、43.3%,第三产业占比降低11.4个百分点。从重点领域看,工业投资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态势,增速达25.2%,其中采矿业,制造业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分别增长12.0%、37.2%、33.6%,共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.6个百分点,支撑作用明显;房地产投资和民间投资降幅收窄,分别下降37.8%和25.1%,较1-7月收窄2.2个和1.1个百分点。

(三)消费稳步恢复。全市限上单位零售额112.61亿元,同比增长8.8%,较1-7月提高0.1个百分点。其中,餐饮收入5.72亿元、下降13.5%,收窄2.8个百分点;商品零售106.89亿元、增长10.3%,回落0.2个百分点,吃穿用类分别增长20.4%、18.0%、8.5%,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.9%,拉动限上零售额9.4个百分点。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1.08亿元、增长4.1%,提高2.0个百分点。从流通领域看,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62.52亿元、增长11.4%,回落7.4个百分点;限上零售业销售额65.08亿元、增长5.0%,提高2.5个百分点;限上住宿业营业额3.83亿元、下降20.5%,收窄2.1个百分点;限上餐饮业营业额3.89亿元、下降14.8%,收窄3.8个百分点。

(四)财税增长较快。地方财政收入125.17亿元、同口径增长34.2%,较1-7月回落4.3个百分点,其中税收收入100.89亿元、同口径增长41.8%,回落3.8个百分点;财政支出293.26亿元、增长7.4%,提高1.4个百分点,其中国防支出增长4.0倍、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增长95.8%、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56.8%,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9.1%。

(五)存贷增势良好。今年以来,金融各项存款余额“低开高走”,8月末,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206.63亿元、增长18.2%,较1-7月提高1.0个百分点,创2013年以来新高,其中住户存款1413.88亿元、增长14.0%;本外币贷款余额1577.00亿元、增长10.5%,提高0.7个百分点,其中短期贷款369.81亿元、增长2.8%,中长期贷款1101.64亿元、增长12.7%。

(六)物价温和上涨。根据宝塔区调查点数据显示: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0.2%,1-8月累计上涨2.0%,较1-7月提高0.1个百分点。八类消费品“六涨二降”。“六涨”:食品烟酒类上涨0.9%、居住类上涨2.8%、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.7%、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.2%、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.9%、医疗保健类上涨2.4%。“二降”:衣着类下降0.1%、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.5%。

(七)用电增长趋缓。全市全社会用电量87.72亿千瓦时、增长3.7%,全行业用电量80.60亿千瓦时、增长3.8%,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.13亿千瓦时、增长2.8%。分行业看,第一产业用电0.50亿千瓦时、增长8.2%;第二产业用电65.30亿千瓦时、增长3.6%,其中工业用电量63.79亿千瓦时、增长3.2%,占用电总量的72.7%;第三产业用电14.80亿千瓦时、增长4.4%。分城乡看,城镇居民用电3.91亿千瓦时、下降2.8%;乡村居民用电3.21亿千瓦时、增长10.6%。

二、需关注的问题

(一)工业下行压力较大。一是产品产量持续下降。全市原油产量继2021年1-6月以来,连续14个月负增长。1-8月原油产量下降0.9%,降幅较1-7月扩大0.3个百分点;原油加工增长1.9%,回落0.3个百分点;卷烟下降7.0%,扩大0.5个百分点。二是部分制造行业降幅较大。有生产经营活动的16个制造行业中,11个行业负增长,累计下拉规上工业增加值1.0个百分点,其中烟草制品业和石油、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拉0.8个百分点。三是新能源发电支撑不足。1-8月新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26.8%;增长9.1%,拉动总发电量增长2.2个百分点,但是远不足以支撑总发电量正向增长。

(二)投资领域后劲不足。一是项目数量规模双下降。截至8月底,全市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同比减少41个,计划总投资减少371.79亿元,完成投资额减少20.87亿元,影响投资继续平稳增长。二是重点行业缺口较大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同比减少41.18亿元,1-8月房地产投资下降39.3%。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减少10.18亿元、下降20.8%,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减少5.76亿元、下降9.0%。民间投资连续13个月负增长,1-8月降幅继3月份以来降幅首次收窄,下降25.1%,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2.4个百分点。三是已竣工项目数量高于同期。1-8月已竣工项目个数381个,同比增加41个;新开工项目451个,同比减少1个,已竣工项目较多,拉大项目缺口。

(三)消费市场疲态未消。一是住餐业回升较慢。8月份西安、商洛、榆林等地相继出现确诊病例,疫情防控趋紧,住餐业回升较慢,1-8月限上住宿业、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下降20.0%和14.8%。二是部分行业下拉明显。1-8月,27类商品零售中6类负增长,累计下拉全市限上零售额3.6个百分点,其中汽车零售额25.16亿元,占限上零售额的23.5%,同比下降8.6%,下拉限上消费品零售额2.5个百分点。三是新动能不足。截至8月底,全市本年入库21户批零住餐企业,仅有1户中型企业,其余都是小微企业;1-8月数据显示,13户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拉动全市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增长2.0个百分点;8户批发零售业新入库企业商品销售额拉动全市批零商品销售额增长0.3个百分点,对消费市场拉动作用不强。

三、工作措施

面对经济增长压力,继续优化产业布局、延伸产业链条,政策激励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、提升产品竞争力,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石油产品附加值、优化卷烟生产结构等,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,满足多样化、个性化、高端化需求,促进消费升级,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。下一步,我们应聚焦重点行业,持续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。

工业方面。一是紧盯重点企业。紧盯油煤气烟电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,鼓励企业抓住工业品价格利好,持续放量生产,按月跟踪监测企业生产进度,逐月关注重点指标发展变化,确保主要产品产量按序时进度生产,扭转增速下滑态势。另一方面推进促转换工作,以“三点两线”区域为基础,积极布局高效新油气井,加快建设子长市车村煤矿、富县芦村煤矿等煤矿进度,推动达标风光电项目入库工作,争取早日达产增效。二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。一方面政策激励生产企业调整产品结构、提升产品质量与竞争力,依靠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石油、卷烟等产品附加值,延伸产业链条;另一方面着力推动工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升级,促进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,全面提高生产效率。三是加大研发投入。加大科研、技术型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,延伸新材料产业集群产业链条,加强延长石油装备、嘉盛、守山等油服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融合,运用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设备、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,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,促进创新成果商品化提高产品质量。

投资方面。一是稳住项目基本盘。一方面各主管部门加快推动大项目开工入统。加大项目的摸排梳理力度,力促已审批项目加快开工和建设速度,努力确保新开工项目稳定增长。另一方面加快在库产业项目建设进度,促进延长石油集团在延投资计划全部完成;加快推动吴华高速、建华寺至延安公路210国道改建工程、东绕城高速等基础建设项目建设进度。二是优化投资结构。一方面大力实施高质量项目引进,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电子商务、智慧城市建设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等项目的引进、落地,加快5G商用步伐,全面提升生产效率。另一方面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到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上来,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,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门槛,解决民间投资的盲目性,防止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。三是提升投资数据质量。各相关部门要推动重点项目开复工进度,按月监测大项目施工进度;各项目单位要关注网报项目支付凭证的搜集整理情况,注重项目支付凭证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有效性,重点核查当月投资额超2000万元的项目,确保“数证统一”。

消费方面。一是加大政策扶持。加强中省各项税费缓减、援企稳岗政策,《扎实稳住经济34条政策措施》的落实落地,加大金融、财税、稳岗支持力度,助力企业“轻装上阵”,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精准支持落实落地餐饮行业配套扶持措施,拓宽企业融资、销售渠道,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货运物流畅通,有效防控中小企业经营风险,切实帮助困难企业打通经营堵点和难点。二是推动传统消费升级。一方面提振传统消费,稳住围绕成品油、汽车、家电、住宿餐饮等重点行业大宗消费重点消费,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互联互通,营造良好的购车用车环境,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。另一方面加快新型消费发展。发挥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,鼓励企业转变经营模式,发挥“互联网+”优势,实现线上线下融合,通过线上直播带货,线下陆续推出各类促销活动,开辟新兴销售渠道,助力消费市场活跃,释放消费潜力。三是稳住市场主体。积极推动“个改企”“小升规”,做好《关于“五上”企业培育激励的实施意见》政策宣讲工作,吸引企业“想入统、愿升规”,力促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规模和增量再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