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工作要求,持续发力推进经济稳增长工作,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逐步显效,1-10月,工业生产稳步增长、投资增长势头良好、消费市场逐步回升、市场物价处在温和区间,全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增长态势,为全年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一、工业生产稳步增长,能源工业持续攀升
1-10月,全市规上工业完成产值2216.22亿元,增长5.6%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.4%,较前三季度提高0.2个百分点。从能源和非能看,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0.1%,非能工业下降2.5%。从三大门类看,采矿业增加值增长7.9%,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.0%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7.7%。从经济类型看,内资企业增长5.6%,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增长8.4%,私营企业增长3.3%,其他股份有限公司增长3.5%;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9.2%。从主要工业产品看,生产原煤4562.88万吨、增长6.1%,原油加工量820.59万吨、增长4.4%,发电289.40亿千瓦时、增长75.9%,LNG191.38万吨、增长8.0%,天然气90.63亿立方米、增长12.3%;生产原油1181.97万吨、下降1.2%,卷烟24.11万箱、下降11.7%。
二、投资增长势头良好,部分行业拉动明显
1-10月,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.1%,其中,项目投资增长11.0%,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3.4个百分点。从三次产业投资看,第一产业增长19.9%、第二产业增长10.5%、第三产业持平。从重点领域看,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.7%,文化产业投资增长14.4%,建安投资增长2.7%,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.0%。从重点行业看,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16.2%、采矿业投资增长21.4%、制造业投资增长25.1%、水利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47.7%。
三、消费市场继续回升,政策效益逐步显现
1-10月,全市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153.11亿元、增长1.5%,其中1-10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3.5%。从消费类型看,全市限额以上餐饮收入11.94亿元、增长10.7%,商品零售141.17亿元、增长0.8%。从主要商品类别看,吃类商品零售增长15.3%,穿类、用类商品零售分别下降16.1%、0.9%。八种用类商品呈现“六增二降”,石油及制品类、化妆品类、日用品类、中西药品类、通讯器材类和其他类分别增长0.3%、5.9%、1.3%、10.4%、35.9%、3.4%,汽车类和金银珠宝类分别下降9.4%和4.7%。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,限额以上单位机电产品设备类,新能源汽车,智能手机,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,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.2倍、56.7%、22.1%、20.7%、13.2%。
四、财政收支稳步增长,金融存贷款增长较快
1-10月,地方财政收入147.41亿元、同口径增长2.3%,其中,非税收入40.09亿元、增长17.2%。财政支出436.99亿元、增长8.8%,其中教育、科学技术、卫生健康、农林水和交通运输等用于民生保障的财政支出分别增长4.4%、2.0%、7.5%、18.1%和19.1%。
10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55.94亿元、增长6.6%,其中,住户存款余额1839.21亿元、增长11.4%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34.62亿元、增长8.5%,其中,短期贷款336.79亿元、增长40.5%,中长期贷款1492.66亿元、增长3.7%。
五、全社会用电量稳定增长,工业用电量占比持续提高
1-10月,全社会用电量140.87亿千瓦时、增长10.3%。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.32亿千瓦时、增长10.0%,全行业用电130.55亿千瓦时、增长10.4%,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用电量1.18亿千瓦时、增长66.0%;第二产业用电量106.79亿千瓦时、增长9.3%,其中工业用电量104.75亿千瓦时,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.4%,增长9.8%;第三产业用电量22.58亿千瓦时、增长13.8%。
总体来看,一系列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、持续显效,1-10月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,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,市场信心得到提振。但也要看到,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,有效需求依然偏弱,部分企业经营困难。下阶段,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、省政府部署要求,围绕全市经济稳增长工作,常态化发挥周“解扣”、周“解难”等机制的重要作用,确保稳生产、抓项目、促增长举措落地见效,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,推动全市经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延安市统计局